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师资队伍

陈涛

2024-04-07 14:50: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点击:

图片1.png

陈涛,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获得者;主持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子课题、广东省科创课题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荣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生态环境青年科技奖金奖等奖励。

一、科学研究

针对有色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减污降碳及战略性矿产资源回收等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有色金属矿山关键金属元素赋存、解析和提纯,以及区域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和环境行为,开展系列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具体如下:综合运用元素地球化学高分辨率监测、高精度表征与动力学建模等方法,多角度阐明了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基于尾矿金属元素的矿物学赋存状态及极端环境中金属元素的分离机制解析,结合半工业试验,自主研发了尾矿中战略矿产资源的富集与纯化整套工艺体系,突破了资源回收的关键技术瓶颈;以尾矿资源回收的浸出渣为原料,研发了矿区重金属污染源头管控与水土协同治理材料和技术,开展了大规模产业化工程应用。

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环境地球科学高影响期刊发表SCI论文30篇,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实施专利转让15(单项转让经费最高为100万元),并分别应用于尾矿资源化处理、矿区土壤重金属修复及矿山废水处理等工程。任BiocharCarbon Research等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权威期刊青年编委,兼任广东省污泥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土壤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二、学术贡献

申请人基于元素地球化学的学科背景,聚焦有色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减污降碳及资源回收方向,开展了大规模修复工程示范,并积极推动相关成果业务转化,取得了可观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

代表性成果一:综合运用元素地球化学野外监测与动力学建模等方法,多角度阐明了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为矿区污染治理修复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在铜硫矿、铁矿、铅锌矿等有色金属矿山开展了长期系统监测,获取了大量长序列、原创性数据,明晰了典型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基于高分辨率光谱、矿物相分析和微生物基因测序,揭示了特征矿物、微生物群落对重金属的溶出机制;构建了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精确刻画其迁移转化规律,拓展了有色金属矿山污染研究的理论边界。相关成果发表于JHMEP环境地球化学领域权威期刊(12),总引用492次,并得到朱利中院士等专家的正面评价。

代表性成果二:基于尾矿金属元素的矿物学赋存及极端环境中金属元素的分离机制解析结合半工业试验,构建了尾矿中战略矿产资源的富集与纯化整套工艺体系,突破了资源回收的关键技术瓶颈

通过对铜硫尾矿矿物组成及稀贵金属Rb赋存特性的集成分析,解析了Rb高温氯化物相的重构机理及定向溶出机制,揭示了萃取剂活性基团对Rb的选择性络合动力学机制;自主研发了铜硫尾矿矿物“分选富集+焙烧+浸出+萃取”整套工艺,提升了战略金属资源提取及高效利用的工艺水平。相关成果发表文章5高被引2;获批专利11工艺已开展产业化应用,增加经济效益1500万元/年,同时可减排铜硫尾矿约10t/年,成果得到柴立元院士等专家的肯定。

代表性创新成果三:以尾矿资源回收的浸出渣为原料,研发了矿区重金属污染源头管控与水土协同治理材料和技术,开展了大规模产业化工程应用

通过对Si的高温定向活化控制,制备出活性硅含量高于20%的重金属钝化材料,开发了矿区土壤重金属钝化及废水重金属吸附系列技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发了矿区废水重金属强吸附-晶化稳态修复技术,实现了选矿废水高效处理及资源回收。相关成果已推广应用于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矿区废水修复治理。

 三、教学工作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验室研究生开放课题、本科生毕业设计、新生导师项目、认知实习、班主任等各类本科生项目学生30人次。开设本科生课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48学时)、《环境资源学》(32课时)、《环境监测实验》(48学时)、《生态文明建设与你我他》(48学时),研究生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48学时)、《环境光谱技术》(32学时)。

申请人从教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3名;现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指导的本科生发表SCI论文3篇,获专利授权受理4项,获试验竞赛奖励2项。

Email:tao.chen@m.scnu.edu.cn